宣城股票配资 中国水周|传统酿造工艺碰撞可持续转型命题,酒企水治理进入“硬核算账”时代

时间:2025-03-30 22:17 点击:65

宣城股票配资 中国水周|传统酿造工艺碰撞可持续转型命题,酒企水治理进入“硬核算账”时代

  3月28日宣城股票配资,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规定了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水质监测、水质评价、实施与监督等内容,适用于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管理。

  适逢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我国宣传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水安全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再次成为关注重点。

  水资源利用、应对水资源短缺风险也是ESG领域的关键议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水资源利用被明确列入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以下分别简称《指引》《指南》)中。

  酒业是耗水大户,一滴水的资本价值被推至台前——当传统酿造工艺碰撞可持续转型命题,中国酒业的“水文章”该如何书写? 多位受访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未来获取优质水资源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对于那些以水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企业而言,应当尽快评估风险并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

  节水目标披露不足一半

  去年以来,水资源管理正从环保议题跃升为酒企ESG赛道的“硬核指标”,越来越多酒企将水资源管理摆在重要位置。

  《指引》第三十六条规定,披露主体应当披露报告期内使用水资源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一是水资源使用的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总耗水量(以吨计算)及使用强度(如以每产量单位计算)等;二是水资源节约目标以及具体措施,水资源回收利用情况及水资源使用存在的具体困难(如有)。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两项团体标准也明确,将水资源消耗强度、水资源使用管理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取用新鲜水情况、水重复利用率、节水管理、节水率作为三级指标。

  根据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指引》,截至2025年3月26日,《指引》圈定458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ESG强制披露企业,需要在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2025年ESG报告的披露。

  9家A股上市酒企是ESG强制披露酒企,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今世缘、青岛啤酒、重庆啤酒。此外,水井坊和口子窖因被剔除上证180指数而不在ESG强制披露名单中。

  对这些上市酒企而言,做好水资源管理与相关信息披露是监管重点。从9家ESG强制披露企业2023年ESG报告可知,目前,仅有4家企业披露了定量的水管理目标,其余5家中有4家定量披露了包括用水量、水循环利用率等水管理绩效,山西汾酒仅有部分文字介绍。

  贵州茅台完成了2023年节水总体目标。2023年茅台产区节水目标为降低5%,实际降低7.5%;和义兴产区节水目标为降低2%,实际降低2.5%。

  水井坊的水资源目标是“到2030年用水效率较2020年提升30%”,制定《用水管理制度》,2024年,邛崃酿酒车间冷却水全部循环利用,冷却水循环水量达到821060吨。

  重庆啤酒的水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零水浪费”,包括公司范围内水耗达到2.0 hl/hl,高水风险地区啤酒厂的水耗达到1.7 hl/hl等。

  青岛啤酒目标在2023年用水量同比下降12%,单位产品耗水量同比下降8%。

  未在报告中披露水管理目标的其余5家企业,以泸州老窖为例,肖竹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泸州老窖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为72.36%,比2022年提高8.77%;由节水措施直接实现的全年节约用水量为237万吨,比2022年增加11.85%。

  五粮液仅披露了废水绩效,缺少节水数据,在“加强用水管理”章节仅用文字介绍了用水管理策略。

  山西汾酒不仅未披露水管理目标,也没有节水、废水管理数据,其“科学用水”和“污染防治”两部分篇幅仅有两页。

  “有好水才能酿好酒,这是行业的共识,所以每个酒厂都有保护水源的责任。”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肖竹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例如贵州茅台、贵州习酒、郎酒正在维护赤水河上下游的生态,保护赤水河的水源不被污染。“实际上,这也是保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源保护不仅对白酒重要,也是啤酒酿造的根本。优质的水源对啤酒质量、风味,以至农产品采购及投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贵州茅台在2023年ESG报告中披露了水压力评估和水足迹测算的成果,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报告全文未披露水足迹定量数据。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水足迹与碳足迹逻辑一致,后者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而水足迹标准体系尚未成熟。贵州茅台披露了水足迹管理成果,但在科学性、量化方面还不完善。水足迹和水压力测试都需要有定量数据的支持。

  “水足迹对酒企而言很重要。以食物溯源为例,要从农场到餐桌的过程中检验是否符合健康的标准。同样地,酒企酿的酒,要从取水到一瓶酒端上消费者餐桌的整个流程来检验。”施懿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论是酒还是其他饮料,从供给到消费都大量用到水,水管理对酒企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时值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季,酒企水资源利用数据是否将更为健全,有待进一步观察。

  酒企需对下游污水处理厂设置排放要求

  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规定了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水质监测、水质评价、实施与监督等内容,适用于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管理。

  有ESG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水资源管理是酒业常规的ESG议题,目前优质的水资源可获得性越来越低,酒企如何做好废水管理是重点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酿酒废水大多是有机污水,含有高浓度的COD,BOD,多酚物质等,啤酒生产工艺中也会产生一些应被再利用而非排放的液体,例如稀麦芽汁和残留啤酒。

  2024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酒类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其编制说明也曾指出,酒类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大,污染负荷高,是重要的水环境排放源。我国约70%的酒类制造企业采用间接排放模式。

  具体来看,酒类制造业废水来源包括生产过程废水,生产设备的洗涤水、冲洗水,以及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工艺的冷却水等。高浓度废水主要是发酵液提取产品后的废醪液、锅底水;中低浓度废水主要是原料冲洗水,中间产品洗涤水,各种罐、池、反应器管道、容器、瓶的洗涤水,车间冲洗水等。

  需要知道的是,废水排放分为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指废水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直接从产生源排放到环境中,如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等自然水体。间接排放指废水在排入自然环境之前,经过一定的处理流程,通常包括在工厂或污水处理厂内部的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等,以降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由于酒类制造企业排放废水的特殊性,2020年,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821-2005)修改单、《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1-2011)修改单。标准修改单则明确了酒类制造企业可与下游污水处理厂协商约定间接排放浓度限值的规定,酒类制造企业执行约定的浓度限值,并作为环境监督执法的依据。

  按照排放标准规定,酒类制造企业需采取措施将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大幅削减至数百毫克/升(发酵酒精和白酒企业为400mg/L、啤酒企业为500mg/L)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后得知,2024年7月消息,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将未经预处理的高浓度废水直接外排,被依法处以55万元的罚款。

  “化学含氧量(COD)是检测水污染中最重要的指标,代表了水质。”施懿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污染后的水含氧量会降低,导致水质变差,甚至可能造成其他疾病,因此水的微生物和含氧量对酒企很重要。

  上述我国约70%的酒类制造企业采用间接排放模式,那么废水处理究竟是酒厂的责任,还是污水处理厂的责任?

  施懿宸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水排放与碳排放有异曲同工之妙。产品有碳足迹,水有水足迹,水的间接排放模式与碳的间接排放是一样的。

  “即使酒企采用间接排放,但源头还是由酒企所造成的排放,因此从水足迹来测算,就必须算到酒企。”施懿宸进一步表示,类比手机减排,手机品牌商会向手机组装厂提要求,组装厂会向下游零部件厂提要求,“酒企治理污水排放,必须要求下游污水处理厂,这是酒企的责任,因为责任源头在酒企。”

  此外,对于水资源管理,已有相关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手段帮助酒企提升废水治理水平。施懿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宣城股票配资,节水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废水循环利用可以挂钩利率,用于信贷、债券甚至是相关基金。


当前网址:http://www.doujx.com/guonagupiaopeizirumen/554408.html
tag:宣城股票配资,中国,水周,传统,酿造,工艺
发表评论 (65人查看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昵称: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股票配资门户网-国内股票配资入门-股票配资渠道 @2014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